“一线二线”“一流二流”(1/11)

作品:《今天的我还在跳舞

第四十五章

花滑国际比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级比赛。

由世界滑冰联盟制定规则, 并且负责参与、以及组织的全球性比赛,如: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以及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一共六类比赛, 被确定为世界高级别的比赛。

选手通常会以国家的名义参加比赛,每个国家的选手名额数量根据上个赛季的表现而确定,最高三个,最少一个。

而这类可以代表国家参加比赛的选手, 无论最终名次如何,通常会被圈内人称为“一线”运动员。

除此以外。

其余的比赛便级比赛了。

比如说国内自己举行全国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大奖赛、全国冠军赛等等。

以及以俱乐部名义召开的这种全球性质的联赛,也被归类到级。

通常这类级比赛是作为甄选国内优秀运动员而存在的, 尤其是“世锦赛”和“冬奥会”, 每个国家的名额有所限制, 因此想要争夺这少数可怜的名额,就一定要在国内厮杀一番, 然后再获得名额。

是大部分运动员都必须要走的路子。

但是在国家性质的比赛之外, 还会有俱乐部的比赛, 比如夏凯凯他们参加的世界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国际滑联只会监督比赛的公正性, 但是含金量比较低,也没有竞争国际大赛的名额, 因此“一线”运动员通常是不会参加的。

既然不是“一线”, 自然来的人就都是“二线”, 甚至是一些并不怎么入流的选手。

业余组就不用说了。

在专业组的比赛里,大部分报名的选手都是一些在国内比赛拿不到名额,试图通过俱乐部比赛练练手,好好发展拿个外卡什么的,甚至只是为了宣传自家的俱乐部而参赛,成为了最多的、如同基石一般让其他人踩着上位的基层选手。

夏凯凯他们就属于这一类。

剩下的,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群,则是前“一线选手”,前“世界大赛奖牌获得者”,甚至是前“世界冠军”,在退役之后被财大气粗的俱乐部重金买走,一方面由俱乐部提供资源继续训练,另外一方面不得不履行合同代表俱乐部参加这类二流比赛,试图用另外一种方法恢复状态,尝试再次回到“一线”。

纵观花滑历史,近二十年,依靠这种方式再次回归世界大赛的“二流”选手,再战辉煌的并不是少数,甚至有极个别的在经历过这种从低谷爬上来的心灵锤炼后,一举拿下世界冠军的奖牌。

夏凯凯他们并不急着争夺名额。

至于什么从低谷爬回去的传奇他们也没有那个“前提”。

这次会过来英国参加比赛,纯粹就是为了“练兵”。

他们知道自己身上大部分的毛病,为了修正这些毛病,他们每天都在训练,一个动作反反复复练上一百次一千次,一点点的打磨,总会好的。

可是那些看不出来的地方呢?

最明显的,也是华国冰舞最大的问题——在舞美的展现上,这么改究竟对不对?老外会不会认可?这个难度动作能不能在高压环境下完成?尤其是赛场的气氛和训练不一样,有没有可能平时训练完美的部分,到了赛场上就糟糕透顶?

这些他们都急需要通过一场比赛来得到证实。

换句话说,他们这个团队太年轻了,哪怕都是专业出生,却偏偏在冰舞方面都是半吊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今天的我还在跳舞 最新章节“一线二线”“一流二流”(1/11),网址:https://www.1234u.net//168/16872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