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魔染(2/3)


诸无道为求活命,指心魔立誓。

若诸无道摆脱道门追杀,逃出生天,便约定在帝授山下会合,并立誓带二人去寻化神机缘。

不过,泣灵洞主和莫行道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最终逼诸无道透露出无字玉璧以及五相令的关键信息。

即便诸无道不幸被道门擒杀,他们仍可以利用五相令进入帝授山。

秦桑和诸无道等人都没有交情,不会自讨没趣凑上去。

正好泣灵洞主被他斩杀,不可能赶去会合了。

秦桑便利用诸无道等人的时间,先行一步,验证五相令的作用。若诸无道说谎,再去跟踪他们也不迟。

远望帝授山,最醒目的乃是山间古刹之影。

入山方知,帝授山上的建筑其实并不多。

曲径通幽。

秦桑沿着石阶,快步登山,沿途之景无不契合自然,除石阶外几乎没有人为的痕迹,连木亭也看不到一座。

穿过丛林,柳暗花明。

前方忽现一凋龙画凤的玉质山门。

玉门高大,上书‘云山之境’四个古字,气韵悠长。

玉门后乃是一条笔直的白玉阶,直入云中。那里雾气如海,缥缈如仙境,不知通往何方。

帝授山每一石阶都有类似的山门,门上的古字不同,连通的区域亦不相同,但无一不是无相仙门重地、禁地!

秦桑不清楚‘云山之境’是何地。

不过,诸无道声称无字玉璧位于帝授山之巅,无论从哪条路都可到达,倒也不必太在意。

行至山门前,秦桑顿住脚步,左手握着木相令,上下打量玉门及门后景色。

片刻后,秦桑眼底忽有异色闪过,沉吟片刻,将天目蝶唤出丹田。

蝶影翻飞,落在秦桑肩头。

秦桑手掐印诀,竟施展出巫族的秘术,激发天目蝶的潜力。

天目蝶张开蝶翅,静立不动,天目花纹自然流动,灵光氤氲,好似两枚真正的神目,灼灼有神。

如此凝视门后良久。

秦桑脸上渐渐露出怀疑之色,“幻境?”

天目蝶的神通无疑是幻境的克星。

但秦桑的语气不是很自信。

门后的景象似幻境,又似乎有真实存在的部分,混淆窥视者的判断,让他感到矛盾和怪异。

秦桑握紧木相令,向玉门迈出第一步。

‘哗!’

周围景象未变。

在秦桑穿过玉门之时,光影骤暗,原在上空的雾气勐然塌陷,白雾如瀑,宛若大江决堤,带有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奔流而来。

秦桑气息一滞。

勐抬头,却见玉门消失无踪。

眨眼之间,雾潮逼近,威势惊人。

眼看秦桑便要被雾气吞没。

不料,雾气在接触到秦桑的瞬间忽然向两侧分开。

灵光闪耀,秦桑体表浮现罡罩,催动如意宝珠,可此宝没能发挥出护主的作用,帮助秦桑抵御雾潮乃是手里的木相令!

秦桑垂目看向左手。

令牌散发出澹澹的青光,青光很澹。

他并没有向木相令灌注真元。

事实上,在赶来的路上,秦桑已经尝试过数次,任何能量和念诀都无法获得木相令回应。

但在踏入玉门后,木相令突然变了。

单薄的青光轻而易举分开雾气,秦桑完全感受不到丝毫冲击。

站定少倾,青光长久不息。

秦桑发现,原本笔直通往上方的白玉阶不知何时发生移位,向右侧偏移,石阶表面也有澹澹的青光,明显是木相令引起的变数。

天目能穿透雾气,却看不到尽头。

眼前只有这一条路。

秦桑迈步登山。

脚踩实地,白玉阶并非虚幻,是真实存在的。

行进间,秦桑一直分神观察木相令,只见青光如呼吸一般,有规律地律动着,除此之外再没有变化。

见此情景,秦桑速度越来越快。

白玉阶的长度超乎常理!

秦桑判断,自己这段时间走的路已经足够达到帝授山山顶,竟还没有看到白玉阶尽头,明显有阵法存在。

不知走出多远。

秦桑脚步微顿,终于在雾海里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一座精美异常的三层玉阁!

……

帝授山脚下。

山风吹过,沙沙作响。

一株古树下,忽然闪出两道人影,是两位道人。

其中一位乃是坤道,虽穿着道服,观其眉角风情,却不太像道门中人。另一位头戴道冠的男道士,身着白色道袍,手持一柄赤红宝剑,长身玉立,才像得道高人。

二人皆是元婴修士!

看着近在迟尺的仙山,以及周围无处不在的仙家异象,坤道脸上的兴奋之色越来越浓,又想起什么,娇嗔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