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九章 袁大嘴,我去年买了个表!(2/4)



霍…

看到袁方如此坚毅的目光,袁绍的眉头略微动容。

他从来不是个善于做选择题的男人,可…儿子袁方那斩钉截铁的声音,似乎…让他不需要做任何选择题。

屯粮之所依旧是乌巢…

可同样的,利用这“乌巢”能做的事儿,那就是另一个崭新的故事了!

仔细想想,两百万石粮食换隐麟的命?似乎…并不亏!





建安四年六月,袁绍采用前后结营、步步推进的方法,主力逼近官渡,背靠“沙堆”安营扎寨!

军营从东到西好几十里,军队总量比一个小县城的人口还多。

而更可怕的是…

此间过程,袁绍花费了足足两个月,在官渡通往延津之间搭建起无数哨塔,从白日到夜晚, 几乎均有士卒在哨塔上观察。

此间的目的,看似是观察曹营的动向, 可实际上, 这些哨塔的目的是为了随时随地观察乌巢的动态。

确保,在曹军进攻乌巢时,可以第一时间发现。

然后…采取行动!

至于具体的行动,袁绍部署的极其缜密。

除了…

昔日与袁绍、曹操并列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驻守乌巢外,还安排张郃、高览两队兵马随时待命。

乌巢只要有个风吹草动,第一时间袁军就会采取行动,堵住那乌巢幽谷,让曹军有来无回!

当然…

还不止这些,那乌巢幽谷内亦是别有乾坤!

这算是袁方计划中送给陆羽的一份大礼!

可以说,袁绍罕见的听取了一次正确的意见,在袁方的提议下,这一次是做了万全的准备。





官渡城寨,中军大帐。

一封舆图摆放在桌案上,舆图上标记着袁绍的行军路线,安营之所,以及…那些极其特别的塔楼!

每隔几百米就会有一座塔楼,从塔楼上往下看,一览无余…

可以说,整个延津到官渡之间的地形尽收眼底!

此刻…

陆羽与徐庶、程昱围着这舆图在细细的看,程昱是最近才赶来的,此前他去北境策反黑山军,任务是完成了。

可…再想回来就难了。

要知道…

那时候的雁门几乎被并州袁军兵士封锁,特别是并州与河内之地的交界处,无数甲士严阵以待,程昱能回来…可谓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不过,凭着他那无畏、睿智的性子…倒也不是什么难题!

还是程昱,他看着这舆图,当即就察觉到一丝不对。

“耗费这么多财力、兵力,建立起如此多的塔楼,袁绍的目的是什么呢?”

程昱凝眉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徐庶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朗声道“不论目的是什么,可毫无疑问,从官渡到延津,这中间已经尽收被点亮了,这也算是间接限制了我军的行动吧?”

徐庶的话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当然,这也不怪徐庶!

除了陆羽以外,谁又能知道,这官渡与延津中间有一处“乌巢”,而这“乌巢”恰恰又别有乾坤呢!恰恰…袁绍的几百万石粮食就囤积于此呢?

“难办了…”

陆羽看着舆图微微摇头,袁绍这边竟然“点亮”地图了,那么…这与古籍文献上的记载就有巨大的不同了。

要知道…

按照历史原本的进程,袁绍会把粮食囤积于乌巢,自然…也会派重兵把守,更是会沿途布些探马,以防不测!

但…探马归探马,这“塔楼”是不是有点夸张了呀?

现在,这地图一经点亮,别说劫乌巢了,就是陆羽在官渡与白马中间放个屁,保不齐…那些塔楼上都能闻出味儿来。

这就有点儿尴尬了呀!谷髸

有那么一瞬间,陆羽觉得历史的进程有些跑偏了。

心里更是嘀咕着,该不会…是因为他陆羽的缘故,让袁绍的智商一下子在线了!

要知道…

正常发挥的袁绍,陆羽还真不怕,可超常发挥,这就有点儿…

陆羽眨巴着眼睛,继续吩咐道。

“文烈将军,有劳你想方设法再探,务必摸到‘乌巢’幽谷之所…窥探到其内的动向,那里对此战极其重要!”

“喏!”曹休点了点头。

这已经是陆羽第无数次让他派斥候去摸清楚乌巢幽谷的情形…

他虽然不知道为何陆羽对这个“乌巢”这么执着。

可…事实上,因为这一座座塔楼,斥候能摸到乌巢的难度极大,或许…需要大量的时间,且这个时间无法估算。

“陆公子也觉得这乌巢别有乾坤?”

徐庶意味深长的补上一句…

陆羽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