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零九章 天不祚尔 汉统断绝(2/4)

对着刘协的禅位诏书,曹丕第一反应便是「谦恭」地上书辞让。

在曹丕第一次辞让之后,刘协在之后又分别下诏进行了三次禅位。

刘协的前三次禅位诏书,曹丕无一不进行辞让。

但在面对着刘协的第四封禅位诏书时,曹丕停止了辞让的行为。

「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

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

看着刘协最后一封禅位诏书中的内容,曹丕知道他不能再辞让了。

于是乎,曹丕下令王驾启程前往许都。

既然不准备辞让,那就接受天命吧。

...

在许都的景福殿内,汉御史大夫张音正带领着一些甲士,看着眼前的大汉皇后曹节。

就在今日刘协召集许都中的公卿重臣,在他们面前任命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皇帝玺绶前往城外的受禅坛,代替他将皇帝的宝座禅让给曹丕。

在刘协的诏令下,张音在朝议结束之后便当即赶往了景福殿,向曹节讨要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乃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命李斯取蓝田玉用小篆凋刻而成。

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

后秦朝灭亡后,传国玉玺为刘邦所得,在得到传国玉玺后,刘邦在称帝之时将它定为皇帝的象征信物。

在大汉四百年的统治下,传国玉玺早已经成为了华夏人民心目中,代表皇权的信物。

若称皇帝者而无传国玉玺,那就不是正统。

因为传国玉玺的重要性,所以张音在前往受禅台前,务必要先取到此物。

只是在那日从刘协口中得知真相之后,曹节就一直将传国玉玺放在身边。

无论之前曹丕派多少波使者向她讨要,曹节始终都不将传国玉玺交予曹丕的使者。

今日是曹丕受禅称帝的日子,张音知道不能再拖了,传国玉玺今日一定要拿到手。

张音见曹节还是一副不想交出传国玉玺的样子,他无奈之下只能命令甲士上前。

看着甲士一步步逼近,曹节的脸上已经布满泪水。

她知道她再也守不住,这大汉最后的天命了。

在悲痛之下,曹节看着手中传国玉玺上刻着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她不禁疑问,既然大汉是受命于天,那为何上天不派人来守护大汉呢?

随后曹节怒目看向张音,她先怒斥了张音

一番,然后用力地将传国玉玺扔向张音。

这时她口中发出一句振聋发聩的预言道:

「天不祚尔!」

传国玉玺重重的砸在张音身上,而后滚落在地。

但张音这时却顾不上身体的疼痛,他连忙弯腰毕恭毕敬的从地上捡起传国玉玺。

最后他只是澹澹看了曹节一眼,便离开了大殿之中。

任务已经完成,他没有与曹节计较的时间,况且他也没与曹节计较的资本。

在张音的心中,曹节发出的那句预言只是个笑话而已。

天命在魏。

看着张音领着甲士离开,曹节无力地跌坐在地。

她的脸庞已经被泪水浸湿,她望向东面的高庙,他的夫君正在那里告祭祖先,诉说着他的不孝。

那里供奉着两汉拥有庙号的所有明君。

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询、汉世祖刘秀......

这些天子在世时,哪个不是镇压当代的英雄!

但如果他们在天有灵的话,看着大汉落到如此地步,会是如何悲凉呢?

曹节掩面哭泣,她尽力了,她真的尽力了!

她无愧「大汉皇后」之称。

...

汉延康元年七月十五,魏王曹丕的王驾抵达许都城外的繁阳。

繁阳是一处地名,乃是许都外一片地势开阔之处。

而曹丕无法「抗拒」,群臣为他所建造的受禅坛便在此处。

在曹丕的王驾还未到达繁阳时,他所带来的的三万大军以及上百位文武重臣,就已经提前一步来到受禅坛下。

三万大军在各自将校的指挥下,将方圆数里都进行戒严。

而上百位文武重臣则在谒者的指示下,按照官职、爵位大小纷纷站在各自的位置。

当曹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