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六章 以利驱动 改天换地(2/3)

的怀才不遇,更叹息于肉食者的识人不明。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难道不是你我士人最大的悲哀吗?”

说到这里,糜旸果真发出几声如鳄鱼般的叹息。

就是最近天气太干燥,不然糜旸不介意再流出几滴鳄鱼式的眼泪。

哎,穿越久了,演技大大退步了。

不过哪怕糜旸的演技大不如往,可由于他的话道出了当世士人心中最大的悲切,也成功了引起了满宠的共鸣。

糜旸是世家子弟,满宠也是世家子弟,两人的“阶级”是一样的,能不有共鸣么。

听完糜旸的话后,满宠脸带悲切的为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直接喝了下去。

寒门学子常常羡慕世家子弟的起点高,但正如糜旸所说的那般,当世的世家子弟,也不是事事顺心的。

例如一位世家子弟再有才学,若得罪了统治者,那不要说他,恐怕他的家族都会受到牵连。

远的例子就不提了。

就在数十年前发生的,让无数世家子弟哭爹喊娘的两次党锢之祸,满宠可是亲身经历过的。

可对于这一点,世家子弟又有什么办法呢?

哪怕你才能再高,得不到统治者得重视,那也只能一辈子默默无闻,甚至还会陷入颠沛流离的境地。

这一点,孔子当年不就用自己周游七十二国的经历证明了吗?

见满宠成功被自己调动情绪,糜旸主动为满宠斟了一杯酒,继续蛊惑道:

“为不让你我这样的子弟,有怀才不遇之痛,故而孤才想设立考试选拔士子的制度。

只要这种制度一旦施行,对天下学子的好处,满君难道看不出来吗?”

在糜旸说到这点时,满宠的神色变得越发期待起来。

他怎么会看不出来吗?

以往通过考试的方式提拔世家子弟,大多是君王的个人行为,这种方式受到君王个人喜好的影响太大,根本对世家子弟就不公平。

奏对让君王满意还好,要是不满意,别说能不能入仕,被直接拉出去砍了都有可能。

在满宠看来,这无疑是对世家子弟的一种戕害。

可一旦将考试选拔学子的行为制度化、公开化,那局面可就大大不同了。

因为到了那一刻,天下间的世家子弟,势必会群起踊跃参与这样的选拔。

人一多,无论是哪位帝王,都不可能再亲自主持这类事宜。

很可能的就是,帝王会让九卿之一,或者专门设立一个官署,来主持这类大事。

毕竟既然有考试,就必然有试卷,几千人乃至数万人的试卷,需要一个庞大严密的机构来审阅批改。

这就保证了天下的世家子弟,不会因为帝王的个人喜恶,而丧失入仕的机会。

单单从这一点来说,就已经让满宠心动不已。

最重要的是,通过考试选拔学子入仕,这是比察举制还有利于世家子弟的制度。

因为察举制对寒门子弟不公平,但对许多世家子弟来说,也不公平。

毕竟每年的名额就那几个,世家子弟众多,他们也不够分呀。

而一旦通过考试选拔学子入仕的话:

对于从小精通经义的世家子弟来说,他们会惧怕任何书面形式的经书问答吗?

对于从小跟随家中长辈历练的世家子弟来说,他们会惧怕任何书面形式的策论吗?

自然是不惧怕的。

相反的他们定然跃跃欲试。

在想通这些后,满宠现在心里想到的都是科举制对世家子弟的好处,而且这好处比所谓的九品中正制更大。

这样的科举制,满宠又怎么可能不倾心支持。

满头白发的满宠,激动的站起身对着糜旸连续三拜。

满宠激动地,言语都开始不顺畅起来。

“宠,宠代天下学子,先行拜谢大将军。”

满宠的这副姿态,无疑证明了他成功被糜旸提出的科举制所打动,并且愿意倾力协助糜旸完成这项壮举。

看着七老八十的满宠,一副激动无比的样子,糜旸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难道不知道活字印刷术、糊名制度这些可以改天换地的先进产物吗?

哦,他的确不知道。

那就不奇怪了。

达到目的的糜旸,心中暂时收起对满宠的吐槽,他也“激动”地起身握住满宠的手,然后对着他说道:

“孤之发心,原本只愿天地知。

可一个人为天下学子谋福祉,实在是一件太过艰苦的事。

孤只希望满君能与孤并肩,一起让天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若此事能成,百年后史书之上,满君当与孤并传也!”

满宠不知道糜旸曾经也对某人说过并传之语。

在听完糜旸的话后,本来就激动的满宠,直接颅内高潮了。

满宠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