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82.第82章 《浦江日报》的每周一星(2/2)

他这边正想着,那边却看见江海从衣兜里掏出了一份《浦江日报》。

“这是今天的报纸,”江海递了过来:“知道你好几天没看了,特意给你带了一份。”

还别说,江山的确想看看最近的《浦江日报》。

展开,再展开。

几个新栏目的版面,设计的还挺醒目。

【一年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徐汇新村的九栋高层】

在《焦点热谈》栏目中,这篇报导的配图引起了江山的格外注意。

位于裕德路上的徐汇新村,是浦江最早的高层建筑群。

时尚大气的外立面设计,此时落在江山眼中,若说它是二十一世纪的,他也信。

“这楼是浦江的?”江河瞪大了双眼:“我怎么看着和追捕里面差不多。”

“真气派!”江山还真没见过这片楼。

江海表示理解:“这片楼虽然看着高级,但它位于郊区,没咱这方便。”

江山看着眼热:“一定有抽水马桶吧?”

“这还用问吗,”江海觉得这一会的江山,倒没了之前的干练劲了:“你俩今年才回浦江,这楼去年就竣工了,没看过正常。”

江山点点头:“改天一定要过去看看。”

江河也觉得应该去瞧一眼:“这房子属于哪个单位的?”

江山一秒抬头,他也很想知道。

江海想了一会:“好像是航天?文化?……反正都不是一般人。”

“文化?”江山心动了,买房子哪有分房子划算:“哥,按说你都总编了,怎么还没分到房。”

“副的,”江海强调的一下:

“再说,我这总编纯属赶鸭子上架,蔡文升接得就是我原来的位子,他还写了三年不要房的保证书呢!”

江山:“唉!”

“别唉了,”江海指着报纸说:“快看看,还有哪些可以进步的地方,在广告刊登之前,全给它执行起来,只要有群众基础,报社的底气也能足一些。”

“成,”江山和他想到一块去了:“就这挂历看见了吧?”

江海和江河都没搭话,因为问得就是废话。

江山指了指桌上的挂历:“咱们可以在《浦江日报》上,添一个《每周一星》的栏目。”

江海:“电影演员?”

江山:“也叫电影明星。”

说完,他拉开了写字台的抽屉,拿出了一本《仁民电影》的杂志。

这一期的封面上,刊登了陈冲的一张剧照,这一年她刚满17岁。

江山指着“陈冲”说道:“这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本刊登影视信息的杂志。”

江海点点头,对于这些行业内的事,他可比江山了解。

江山又点了点“陈冲”:“可它下个月就要停刊了。”

江海习惯性的继续点头,下一秒:“嗯?停刊,好好地怎么停了?难道它也亏。”

等它再次面世时,就变成了《大众电影》。

但,江山目前不能说:“具体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

“可这不是重点,”没等老大的反应,江山继续解释:“重点是,谁来填补这项空白。”

江海了然:“自然是《浦江日报》了。”

如果换做是几个月前,江海肯定会有顾虑。

可如今,不少报刊上都或多或少的刊登了一些娱乐信息与剧照。

江山追着确认了一声:“每周一星,就是每周都要采访一位明星。”

“那是自然,”江海的总编派头越来越足,抬起手在挂历和杂志上面来回晃了晃,最后用力点在了杂志上:

“就她了,她就是第一位《浦江日报》的每周一星。”

江山和江河同时看了一眼挂历,刘晓庆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刚开始是电影演员,”由于担心当下的明星,实在撑不了每周一位的节奏,江山友情提醒道:

“接下来,还可以去采访一些译制片厂的配音演员。”

“没错,”江海也想到了这点:“还有作家、劳模、积极分子……都可以宣传宣传嘛!”

江山赶紧跟着点头,却发现二哥的脸上闪过一丝难以分析的表情。

“行了,今晚就到这吧,”江海觉得聊得很有收获:

“老二老三,我已经和无线电十八厂联系过了,明天你俩直接去他们门市部提货。”

江山笑着点了点头:“成!明天我保管把电视机安全带回家。”

江河也挺开心:“别忘了把照相机带回来。”

“晓得了,”江海边走边说:“明天我去报社把这些事落实一下,办完就回家。”

()

本章已完成!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