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章 私盐案(二)(1/2)

“你的脸怎么这么红?是不是受了风寒?”白灵的的问道。

柳青感觉内心越来越焦躁,连忙运转《九元练气诀》,随着全身气流流淌,体内的异样立刻消失无踪。

神清气明的柳青,又端起茶杯看了起来,嘴中疑惑道:“奇怪,这红茶这么上火?”

白灵见他几次端着茶杯端详,不解的问道:“这茶有什么问题吗?”

柳青放下茶杯说道:“白灵啊,这红茶有点上火,你以后还是给我泡清茶。”

白灵点头,又问道:“那你还没说你看舆图到底是干什么了?”

柳青没在茶的问题上过多纠缠,回道:“我这么做当然是有目的,你来看……”

说着柳青将舆图展开,指着上面对她说道:“牛二三人是从南边而来,那我们就大可以推断这个私盐搬运地点就在南边。”

白灵立刻疑惑的问道:“可是南边地方这么大,怎么确定具体地方?”

柳青指着小桥村的位置说:“牛二三人是小桥村人,从舆图上来看,小桥村位于县城南边三十几里外猴头峰附近。”

说着柳青拿起一支笔,将县城的南门口、发现尸体的位置以及小桥村三个点用一条线连起来,继续说道:“你来看,如果牛二三人是从小桥村以南的地方朝县城而来,换做是你的话,从一个握的地方逃出来,你会不会先回一趟家?”

白灵沉吟了一会儿:“应该会吧,至少我也会先通知一下家人让他们躲起来,可这也不能断定他们当时的想法啊,或许他们就想着快点报官了?”

柳青轻笑一声:“这就涉及到人性分析法了,断案的方向永远不会那么明确,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大胆的假设,当然在其后还要小心的求证。”

白灵一下听到这么多新鲜的名词,似懂非懂的问道:“什么是人性分析法?”

柳青拿起笔在舆图上快速画了起来,同时嘴中回道:“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就是研究人心的普适规律。

噢,这你可能还是不懂,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孟子·告子》上篇中记载:‘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说完柳青又给她解释了一下这段话的意思,说道:“所以我说的这人心的普适规律就是孟子所说的‘心之所同然’,也就是人心的共同想法。”

白灵明白过来,好奇的问道:“这些都是你考究出来的?”

柳青毫不犹豫的说道:“那当然,怎么?是不是喜欢上我了?”

白灵俏脸一红,瞪了他一眼,柳青意识到这话在古代可是越礼了,“不过她不反驳是什么意思?看来有戏啊!奇怪,我不是驱除了红茶的后遗症吗?怎么还有这种想法?靠,难道古代的红茶都这么猛?”

为了缓解尴尬,柳青连忙转移话题:“好了,终于画好了。”

白灵依旧红着脸,朝着舆图上看去,看到上面一些奇形怪状的图案,不由好奇问道:“你这又是圈又是线,是什么意思?”

不知是不是想在白灵面前展示他的内在,柳青得意的说道:“这是我画的人性分析图。

你看,我将搬运私盐的地点确定在县城南门到小桥村之间方圆几百里的范围内,也就是外围的这个大圈。

我们可以推论,私盐搬运地点绝不可能出现在人多眼杂的地方。而在这个范围内有五个村子,按照人性以及我从县志上查阅到的关于这五个村子周围的地形分析,我画出了这五个村子最远的活动范围,也就是大圈里面五个不规则的小圈。

又私盐搬运的货量肯定不是一袋两袋,所以又要考虑到运输的问题,所以这些完全不通道路的深山就可以暂时排除。

你再来看,这整片地域大致被朝南的官道分为东西两部分,而东边是小圈最密集的部分,空白出来的地域范围非场,根本不适合搬运大宗隐秘货物。

所以这私盐搬运的地点极大的可能就在官道以西区域。而这片区域,综合起来看,适合私盐藏匿、转运的地点只有两处,一是百头山的鸡冠岭,二是百头山的欧峰,而这两处区域也相邻组成一片方圆三十几里少有人迹的区域。”

柳青一口气说完,白灵目瞪口呆,她还从没有从这些角度看过问题‰到此,她就不由的像看待怪物的似的看向柳青:“从一张舆图上你就能分析出这么多,要是我是那贩运私盐的幕后黑手,一定会坐立不安!”

随后又连忙问道:“那我们接下来要不要派人去这片区域搜索?”

柳青想了想道:“这片区域太大,而我们人手也不够,这么做反而容易打草惊蛇。”

“那该怎么办?”

柳青目光闪烁:“我想我先前想岔了一件事!”

白灵疑惑:“什么事?”

柳青缓缓说道:“先前我以为他们的私盐来源是盗窃官盐,现在从舆图上看来,最近的盐场也在六百里以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