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232章 吏(2/4)

去谁死!反正我管不了,爱谁管谁管!』

老吏不知道想到了一些什么,哆嗦了一下,低声说道:『这风……邪性啊……』

『啊?』小吏迷惑。

『啊个屁!天天就是知道啊啊啊!滚!』

……

……

巡检处。

刑颙将手中的一封行文递送上去。

坐在堂上的巡检处长官,盯着刑颙看了片刻,低声说道:『你准备抓人?』

刑颙拱手说道:『正是。』

『理由。』

刑颙低头说道:『上古有医名扁鹊,魏文王之问其曰……』

堂上长官打断了刑颙的话,『说人话。』

『汤面太多浮沫,』刑颙说道。

『你也知道现在冒头的,都是些傻子。』堂上长官敲了敲桌案,『明白么?傻子。现在抓人,不过是扬汤止沸。』

刑颙拱手道:『总是要有人做一做傻子……何况,就算是要釜底抽薪,也要看清楚汤内究竟是什么……不撇一撇浮沫,怎么能看清呢?』

『嗯……』巡检处长官沉吟了片刻,然后说道,『想清楚了?这要是搞不好,便是一身腥臊味……』

『属下已经想清楚了。』刑颙再次确认。

『也罢。』巡检处长官取了令牌,签发了命令,让人给了刑颙。

刑颙双手接过,再拜了一下,便是退了出去。

……

……

吏,要有权。

没权的吏,就是个屁。

这个『权』,就是执法权。

像是韦氏,就是失去了权柄的吏……

想要摆脱屁一样的环境,韦氏就要抓一些『权』。

话语权,也是一种『权』。

毕竟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是不懂怎么『说话』的,他们习惯了沉默。

或是被代表。

韦端深知,他现在如果跳出来直接和斐潜对着干,那么必定就是个死字,但是如果换一个说法,搞一个噱头的话,那么说不得还可以发挥出『在野党』的优势来。

比如,替百姓发声,为百姓带盐。

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言百姓之难言。

是不是就很高大上了?

那么,百姓最渴望的是什么呢?

如果是在之前的几年,那么肯定就是衣食。在满足吃饭穿衣的这个根本需求前,所有的一切都不值一提,就算是提了也没有人会去理会。

可是这几年,在基本上解决了关中三辅百姓的衣食问题之后,百姓就有了一些更高的需求。

这个需求,转化成为了渴望获得更多的军功,获得更多的财富,也就是更高的社会地位。也表现在踊跃投军,扩大农耕的同时更愿意参与到社会事件当中来……

这种心理效应,也被称之为寄情,或是补偿心理。

关中三辅的百姓经历过苦痛,很多人一度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来到了长安三辅之后,才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家庭。

这些曾经吃过苦受过罪的百姓,却有着最强的同情心,也最看不得旁人吃苦受罪。

而韦端察觉到了这个变化,他准备利用这一点。

普通百姓最渴望的就是公平,因为他们根本得不到公平。

越是没有公平,百姓自然越是渴望公平。

有人生下来就吃肉,有的人活到老依旧只能啃土,公平么?有人勤奋辛劳结果熬出一身病,日子越过越苦,有的人吃喝玩乐结果逍遥一辈子,钱财越花越多,公平么?

即便是他们知道他们得不到所谓的公平,但是他们会愤慨,看到旁人的遭遇的不公也是会声援几句。当然他们所怒骂的,依旧是那些小吏,而不是斐潜,就像是他们当年也是怒骂当地官吏,而不会骂天子一样。

百医馆的消息,也在长安小吏之间快速传播而开。

原本大汉在关中的吏员体系,大多数已经在董卓李郭时期就被摧毁了,现在大多数的关中三辅的吏员,则是在斐潜入主关中之后搭建起来的,这些人当中有老人,也有新人,有早在桓灵时期就是吏员的老传统,也有后续从寒门之中通过科考的新生力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老人和新人之间,必然会产生各种奇葩的问题,就像是对待百医馆有人闹事,老人和新人吏员自然也有不同的态度。

这并不奇怪。

世间万事万物的矛盾,永远都存在,永远不会消失。

不管是百医馆,还是巧工坊,亦或是巡检处,有闻司等等,都是代表了全新的一种制度体系,也是这些普通寒门子弟晋升重要渠道。

在之前的大汉体系当中,想要成为官吏,首要的不是才能,而是人脉。

比如说大汉里面如果有个爹在管驿站的,那么他儿子就算是个废物,也可以进驿站部门混饭吃,天天发朋友圈不干实事,如果说大汉体制里面有个舅舅在工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