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决心屯田(1/3)

众人看向鲁肯,鲁肯走到奢香跟前,恭恭敬敬的说:“阿嫂!鲁肯这次能化险为夷,还要感谢个人。”

“谁呀?”

“友拉!”

鲁肯话音刚落,适尔急切的问:“友拉还活着?”

“不错!”

适尔朝四看看:“那他在哪里?”

“乌撒投降后,他就悄悄离开了,鲁肯也不知道友拉将军去了哪儿!”

话音刚落,吉武就吃惊的问:“友拉不是死了吗?”

“阿爸,最我也认为友拉死了,可我见到的那个人的确是友拉!”

适尔又道:“既然友拉还活着,那他为什么不回水西?”

“这个鲁肯也不知道。”

“夫人!要不要派人找找友拉。”适尔说。

奢香看看适尔说:“好吧,友拉是死是活,你定要查清楚。”

说完适尔土司就带了几个人,快马加鞭的去查友拉去了。随后奢香等人,回到大方城。

乌撒归降后,傅友德、沐英、郭英、胡海,以及刚刚归降的古德、格勒拔营起寨,会合蓝玉向大理进军。

三四个月后,到了洪武十五年的三月份,傅友德率三十万大军平大理,大理总管段宝投降。

紧接着朱元璋设云南都指挥使司,掌管云南军事。设云南布政使司,负责云南政务。在军事要冲之地,设置卫所,屯兵戍守。

直到此时,朱元璋才扫平寰宇、统海。

傅友德征伐大理的过程中,古德表现积极,每战都身先士卒,很快就取得了傅友德的信任,傅友德还专门为古德请功。朱元璋为笼络云南人心,下旨嘉奖古德。

古德被朱元璋嘉奖的时候,他之前的三千人马,就没这么好的命了,几个月下来,只剩下不到千人了,不过活下来的都是怯薛军的锐。

平定云贵后,傅友德请命班师回朝,可朱元璋担心大军撤走后,元梁王余孽再次作乱,这样的话刚刚平定的云南,就又成孤悬,所以朱元璋想让大军镇守云南。

不过朱元璋没办法解决,三十万大军的吃饭问题。若让大军就地征粮,可常年累月的征粮,云贵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军队。若从后方运粮,还得跨越千山万水的阻隔,更不现实。

某天,无计可施的朱元璋,要李善长陪他下棋,两人就闲聊起来。闲聊的过程中,李善长看出朱元璋的烦恼之。于是李善长就向朱元璋说了句:“备边在足兵,足兵在屯田。”

朱元璋听后来了灵感,命傅友德、蓝玉、郭英、胡海率十万人马班师回朝。封沐英为西平侯,率十万大军镇守云南,并让沐英就地屯田解绝吃饭问题。

随后傅友德等人班师回朝,沐英就以西平侯的身份,带领十万大军,按边屯田边训练的方式镇守云南。在十万大军里,就有元梁王世子古德,以及古德残存的几百手下。可能沐英自己都没想到,就是古德这几百名手下,后来竟给云贵带来了场动乱。

说句题外话,沐英及其后人,世代镇守云南,直到明朝灭亡,长达百六十多年。西平候沐英的府第,几经辗转成了,现在名满天下的“沐王府”。

回到正文,沐英在云南轰轰烈烈的屯田,影响到了奢香,她决心屯田了。

奢香决心屯田,开始于件小事。

贵州宣府正值稻谷丰收的时候,奢香带着刘淑珍、吉武、景耿、俄琪、诺都等人,去视察稻谷丰收的况。奢香行人来到个部落,看到个老人,竟然饿得吃不上饭。奢香想搞清楚况,就和这个老人家聊了起来。

奢香道:“老人家!今年的粮食刚下来,您怎么就饿得吃不上饭了?”

老人说:“粮食都没了!”

“没了?老人家您能说的清楚些吗?”

“家里的年轻人打仗都死了,就我个人干活。前几年脚能动的时候还好些,可这两年来脚不行了,收成也就不好了。交过“军粮”后就剩不下多少粮食了。等粮食吃完了,就得找别人借粮过日子。下次丰收的时候,除去要交的“军粮”和还给别人的粮食,又剩不下多少粮食了。等这些粮食吃完了,再去找别人借粮食,等丰收了,交上军粮,还上粮食账,又没粮食了……”

奢香听到这里,就已经明白这是个恶循环。可奢香还不知道这个恶循环是个特例,还是普遍现象。于是奢香让吉武给老人些粮食,又去别看了看。

随后奢香又到这个部落的其他百姓家里,以及宣府其他部落进行了走访。番走访下来,奢香发现整个宣府七成的人家,都是老弱孺在种田,并且都在经历和老人模样的“恶循环”,这已成了宣府的普遍现象。并且奢香还发现每个部落,还在以“刀耕火种”的方式种田。

奢香看着忙碌的百姓,就问身边的刘淑珍:“阿!汉人千多年前,就淘汰“刀耕火种”的方式,以“铁犁牛耕”的办法种田了,为什么彝家人现在还用这种方式耕作?”

刘淑珍道:“这是彝家的传统,不能丢了传统。”

奢香听了这话,心中产生了个念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奢香传奇】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零四章 决心屯田〗地址https://www.xddxs.org/191/19109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