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去向(2/3)
一次进士试之后,成了汴梁城中最为光鲜的人家。>
本来就是高官显贵了,而且这一次,他们也算是改换门楣成功。>
不管曾经的那些清贵人家是不是还瞧不起他们这一类人,但只要家中出了进士这样的特殊人物,再不愿意,他们也只能将其算作是自己中的一员了。>
而这,也正是萧禹一直以来想要得到的东西。>
萧诚无所谓自己会被官家打发到哪里去,他现在更头疼的是因为自己中了进士,大娘子这段时间一直在张罗的自己的婚约的问题,一时之间热度却是更高了。>
早先还有些清贵之家瞧不上萧家,可现在萧诚一中进士,那就完全不一样了,韩大娘子能选的范围一下子扩大了许多。>
现在萧诚除了借口与一同中试的同年们聚会之外,剩下的时间,仍然被韩大娘子拖着去参加各类鉴赏会。>
这让萧诚苦不堪言。>
他甚至期盼着早些被官家给打发出去,好脱离这种被人像货物一样上上下下打量尴尬的处境。>
萧诚不在乎自己的去处,因为他对自己的才具以及自己手中握有的力量有着充分的自信,不管去了哪里,自己都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发光发热,让谁都无法忽视自己的存在。>
但他可能不知道,在宫中,关于他的去处,却让官家赵琐是相当的苦恼。>
“马兴专门为这个萧崇文上了折子。”李光道:“官家,一路安抚使的面子,还是不好驳回的,更何况只是要一个人而已,不如就许了他好了。”>
赵琐却是摇了摇头,有很多事情,李光不知道,但不代表着他不知道。马兴压根儿就控制不住横山党项,让横山党项乖乖听话的,是萧氏兄弟,更进一步说,只怕就是眼前这个萧诚。如果让其去了陕西路,那还了得?>
萧定是一个没有多少心思的悍将,但这个萧诚就狡诈如狐了。>
萧诚去了西北,一文一武,一个擅谋划,一个能打仗,搞不好就又是一个新的李续。>
所以西北是万万不行的。>
留在汴梁这条路,赵琐也早就断了萧城的这条路。>
只有庶吉士才会留在京中,进入翰林院等一些清贵的地方堪磨,这些人都是将来帝国的顶梁柱。>
萧诚是万万不行的。>
与他不能去西北是同样的道理。>
赵琐还是很喜欢萧定的。>
在他心中,萧定是那种没有多少杂念,一门心思想要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将领。>
他希望自己能用萧定,而将来自己的继任者能继续用萧定。>
有一点赵琐是很清楚的,大宋虽然抑武重文,但有能耐的武将,是一定要有的,要不然如何对付辽人?>
要重用萧定,那萧诚就不能得到重用。>
既然准备着用萧定日后来镇守一方,又怎么可能让他的兄弟有机会成为执政一员呢?>
以萧诚现在表现出来的能力的话,将他留在汴梁,将来必然会在东西两府之中拥有一席之地。>
赵琐想起殿试的时候的场景,萧诚在实务之上的能力,比他的笔头子要更厉害得多啊!他的文章或者比一甲的那几个人差了不少,但在实务之上,比那几个人可是强出来太多了。>
那些人,还需要太多的磨练才堪一用。>
现在,他们远远不是萧诚的对手。>
如果把萧诚放在京城之中与他们一对照,这些人只怕会黯淡无光。>
萧诚的名次,至少应在前十之列,是赵琐生生地将他的名次打到了第三十名,为此,还被主考官,国子监的祭酒唐老头怼了一脸的口水,这个老家伙那里知道自家的心思,他只是惜才,而自己不但要选才,还要确保这个帝国的稳定与传承。>
但这些心思,却是不能宣诸与口的。>
明白的,自然会明白。>
不明白的,也勿需要他们明白。>
“那去河北如何?”罗颂笑着道:“眼下河北官员缺口极大,这一批进士之中,倒在六成是去河北补缺的,就让其去河北吧!”>
“不妥!”上首的罗素却是摇头。>
这位首辅,现在早就不比以往的威势了。不知为何,罗素连上辞呈却被官家一一驳回,最后不得不留任,这让罗颂很是郁闷了一阵子。好在这位虽然留任了,但却成了一个锯嘴葫芦,政事堂的事,基本上还是罗颂作主。看起来这位是打定主意还混上一段时间再告老还乡了。>
“介山,为何不妥?”罗颂有些意外,没有想到罗素会在这件事上持反对意见。>
罗颂是受了萧禹的拜托。>
既然知道儿子一定要外出,那么去河北路,便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那里,容易立功啊!萧禹是三司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抚宋】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零二章 去向〗地址https://www.xddxs.org/262/262692/20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