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阴谋暗藏(1/4)

明明白白的两个小孔在前胳膊肚上,抬在眼前的胳膊臃肿异常,整个前臂都呈现一种暗紫色。

而当事人几乎已经处于迷离状态,瘫软在地上。

几个小伙伴不安又焦急的看着他,又转头看向正拿着石刀片在磨石上刮弄。

好死不死的几个小年轻活还没干完,就看到树杈上有个大鸟窝,这小子逞能就爬树去掏鸟蛋。

有过这份儿生活经历的应该知道,鸟蛋可不是好掏的,搞不好就能摸到一条蛇!

这份儿运气就让他赶上了,爬上去搭手一摸就是一股凉意,这蛇冷血动物身子凉啊!

刚觉得有点不对劲往上窜了窜,搭眼一看就跟蛇对上了眼儿,惊呼中蛇大张着嘴发出嘶嘶声,两獠细长弯曲的毒牙对着脸就闪了过来!

慌乱中用手去挡,就结结实实的咬在了手臂上。

顺着下面的树杈子“嘁哧咔嚓”掉了下来,这小子没有熊猫在空中护脑袋的能力。

被几个粗枝拦了几下左颠右杠的一头栽在地上,把本来仰头等候的几个伙伴吓了一大跳!

还钉在胳膊上的大蛇在一同掉落后,已经用完毒液暂时没有保全能力的黑蛇落荒而逃。

眼看着小伙举着胳膊示意被蛇咬了,年纪稍大些的马上扯掉头上的发箍,狠狠的在胳膊上缠绕几圈,意图阻隔毒液蔓延全身。

然后架起这个倒霉蛋儿,急急赶回宛丘城,呼喊着来到巫师处。

几万年里人类被蛇咬的经历数不胜数,也死过人,所以咱们今天甭管见没见过蛇,骨子里对蛇的基因记忆都是头皮发麻!

因此上古人都知道如果被蛇咬了一定要马上切断血脉联系,西方更直接,一刀砍断!好个直线思维,但倒管用。

巫医们一边急忙查看蛇齿印记,明明白白的两个牙洞是毒蛇无疑!

赶紧拿来一些垂盆草、犁头草、莴苣等具备解毒功效的药草扔进药罐生火熬煮。

这一向自从宛丘进入到了自给自足的时代,除了外出狩猎的人都很难在这人口众多的城邦附近遭遇到蛇,巫医们并没有日常对解蛇毒的药进行储备。

而且中药熬出来又不经放,过一天就效力大减,因此急慌慌手忙脚乱才开始熬药。

这个被咬的倒霉小子眼看着巫师们一团乱,脸色就开始转青,翻着白眼就出溜地上去了。

眼看大事不好,大巫急命赶快去找小朱襄,幸好距离不算太远也是这小子命不该绝,今天小朱襄正好在家。

没一会工夫就赶到了巫师处。看着男子胳膊怕人的肿胀,以及整个人虚脱的状态,跟屁虫小荷曲吓的手捂嘴巴只敢站在门口看,不敢跟进来。

紧急查看了一下男子胳膊的伤势,用手提了提绑绳,感觉不是很合适。

一边摘下自己的丝绸头带一边解开麻布条,重新换了个位置将丝绸绑在距离牙洞十公分左右的位置。

绸带细密,绑的非常紧实!

抬头命令巫者立即去向男子被蛇咬的地方,在附近采来各种花草。

得到命令后几名巫者立即在男子的一名伙伴带领下,迅速出发。

为什么小朱襄会下这个奇怪的命令呢?是从《易》中的天地相交与脉理结合中领会的玄机。

古语云毒蛇所居,七步之内必有解药。

七步说的夸张了,但就是说在毒蛇生活的环境中是有能够解其毒的植物的,这就是中医五行事物相生相克的道理。

又比如说某地多生某种地方特病,那么这个地方就会有能够治疗这种疾病的动、植药物,属于自然平衡的法则。

咱们不去拿现代科学论这古人的玄机,只看小朱襄查看了熬煮的药汤后,询问了巫者加入了哪些药物后,又命再投入蜈蚣干、蝎子干和羊角粉。

这其实有些奇怪,因为巫者们投入的草药是化瘀解毒的,是为了要消散蛇毒的猛力;

但小朱襄所加入的同样是毒物,估计是为了以毒攻毒。

但这一来一去不就相互抵消了吗?

咱也不通医理,不知道小朱襄的用意,有懂这方面的知识的大神可以分析分析。

一边用磨石锋利石刀片,一边的巫师们都围着伤者翩翩起舞,口中念念有词,行着“祈祷”式的巫礼。

都这时候还搞这套干嘛?因为呐,蛇!原始社会的祥瑞物,也是权利的象征。

因为怕,而且无法控制,自然会形成原始崇拜,这个全世界都一样。

据统计,在志怪古籍《山海经》中,一共记载了个人物,其中与蛇形有关的人物就达到了个,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

《拾遗记》中记载,“蛇身之神,即羲皇也”,伏羲也是人面蛇身的存在。

咱们在书的开头阶段就介绍过其实只不过因为伏羲总是穿着时髦的蛇皮裤,被人民夸张越传越神。

还有包括水神共工、火神祝融都是以人蛇形象出现的。

原始社会的人们给予他们的领袖以蛇身的想象,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探华夏之太古见】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三章 阴谋暗藏〗地址https://www.xddxs.org/314/31459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