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从隋文帝上榜说起(2/2)

的统一最终并不是由南方的汉族王朝来完成,而是由北方与鲜卑民族关系密切的杨坚父子来实现,但在这个最终统一了南北的杨氏隋王朝里,有着深刻的秦皇汉武的根基和精神:大一统,汉文化,农耕,反击来自北方的进犯,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在经历了三百年痛苦的分裂、碰撞和融合后,杨坚的隋王朝超越了秦皇汉武:隋王朝不仅是统一的,而且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王朝。这种融合首先从帝王开始。杨坚的儿子,隋炀帝杨广有鲜卑血统。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有鲜卑血统,李世民并昭告于世他对“夷”“夏”一视同仁。隋唐之交的皇帝和大臣们,许多来自鲜卑与汉人融合的关陇集团。

当然,中原汉族与四周各族的矛盾,并未因为隋唐业绩而从此缓和、停止,相反,这矛盾仍然在继续推演,并在宋元之交达到顶点。之后又演变为明清之交的民族矛盾。辛亥革命时期还曾将“驱除鞑虏”列为兴中会的宗旨和纲领之一。

历史走到了现代,有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般,文明的对抗已经被文明的交流、包容与融合所悄然代替。历史的发展一环扣一环,没有前面的一环,也就没有后面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成就了隋的多民族大一统;而隋文帝、唐太宗的功绩,也为后世树立了里程碑和样式。以汉族占多数,包涵了境内所有已获认定的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终于成型。那种认为“中华民族”是伪概念的论调本身就有问题。不管世界如何纷繁变迁,在中国的疆域内,各个民族就有机地构成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不仅展现了历史和现况,同时也是一个信念,一种谦卑的心态。这种谦卑是在充分认识了我们这个民族和文明的因子,认识了各族都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辉煌文明、甚至有着共同的信奉(比如炎黄、大禹、孔子、佛等等)基础上的谦卑,它是真正的谦卑。“中华民族”,她更是一种感情,她提醒我们永远铭记自己的所从来,铭记多少先辈、先贤生命的付出,才换得这一片美丽辽阔的土地和丰厚灿烂的文明,铭记孔子的人文教诲:“四海之内皆兄弟”。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