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50章 今非昔比(2/3)

晋赐给了济尔哈朗。

这位苏泰大福晋来自叶赫,是济尔哈朗继福晋叶赫那拉氏的亲妹妹,当时济尔哈朗继福晋刚去世不久。

苏泰大福晋又颇为富有,皇太极便做了个顺水人情,将苏泰大福晋赐给了济尔哈朗,于是乎苏泰便成了济尔哈朗的三继福晋。

这位名叫苏泰的林丹汗遗孀,与皇太极也有亲戚关系。

她是叶赫部末代首领金台石的孙女,皇太极表兄弟德尔赫礼的女儿,也就是皇太极的表侄女。

其实,大贝勒代善也看中了“富婆”苏泰,皇太极却不惜以得罪大贝勒,而成全济尔哈朗,可见皇太极对这位堂弟的拉拢,借此来打压大贝勒代善。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突然崩逝于盛京,由于生前没有留下遗诏,随后满清权贵展开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激烈交锋。

在这场权力争斗中,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两派针锋相对,一度出现了僵持不下的局面。

其实,礼亲王代善与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是两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毕竟他们手中还握有三旗。

身为镶蓝旗旗主的济尔哈朗表面上中立,实际上更倾向于豪格,但济尔哈朗素来谨小慎微。

他绝不会在这种涉及到最高权力争斗中介入太多,毕竟他还要替子孙后代们着想的。

在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下,济尔哈朗却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即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

这样既符合两黄旗大臣口中的扶立先帝之子继位,又符合两白旗反对豪格继位的态度。

于是乎,年仅六岁的福临坐上了建奴的龙椅,后为顺治帝。

同时,济尔哈朗也得到了好处,他与多尔衮受命辅佐幼弟顺治。

然而,建奴入关后,虽然济尔哈朗一度被封为信义辅政叔王,但随后便遭到多尔衮的打压,因建筑府第逾制而被免去了辅政的职务。

顺治五年四月,因受多尔衮的构陷,肃亲王豪格死在了狱中。

豪格去世后,他的福晋们竟被几个叔叔给瓜分了,其中有一位博尔济吉特氏改嫁给了多尔衮,还有两位分别改嫁给了济尔哈朗和阿济格。

顺治八年二月,属于济尔哈朗的高光时刻到来。

这一年,刚刚亲政的顺治帝收到济尔哈朗等四位王爷的奏议,削去了多尔衮的爵位,对多尔衮一党进行彻底清算。

第二年,济尔哈朗被晋封为叔和硕郑亲王,成为清朝除了多尔衮之外,唯一的一位叔王。

纵观整个清史,郑亲王一脉也是非常显赫的,尤其是到了咸丰同治年间,他家出了三位皇后。

第一位是咸丰原配孝德显皇后。

第二位是咸丰继室孝贞显皇后(慈安)。

第三位是同治孝哲毅皇后。

济尔哈朗的七世孙端华是咸丰顾命八大臣之一,但在祺祥政变中被慈禧赐死,成为建奴历史上仅有的几位被赐死的铁帽子王之一。

……

看到明军在城下布阵,济尔哈朗眼中露出不屑,他太清楚明军实力,认为和他麾下镶蓝旗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由于近年对明军占据绝对优势,在明军主动来袭时,建奴任何一个将领都不会龟缩防守,唯有被打怕后才会如此。

在建奴将领眼中,哪支明军能够击败他们一旗人马?根本不存在……

济尔哈朗曾在关键之战时,他都敢率领几十人冲击数千明军,最后造成数千明军溃逃。

如此勇猛的济尔哈朗,加上城里还有镶蓝旗两万多人马,他岂能在乎城下两万多明军。

济尔哈朗回头对镶蓝旗甲喇额真觉罗果科说道:

“这是明军首次敢主动来攻打我大清城池,你率领一万人马出城试探一下这支明军的战斗力,若发现明军战斗力强悍,千万不要恋战,守住盖州才是王道。”

“喳!”

觉罗果科领令,率领一万多大军气势汹汹出城作战,这一万多大军中,有两千镶蓝旗满洲兵,三千镶蓝旗汉军,两千镶蓝旗蒙军,外加五千旗丁阿哈。

正常情况下,一万多建奴对阵明军,他们有足够把握可以把明军打出屎……

镶蓝旗甲喇章京一声令下,建奴立即向明军发起进攻,他们认为最多一个时辰,明军必将溃败。

至于明军火铳阵,建奴完全不放在眼中,以前破明军火铳阵,他们骑兵只需一个冲锋即可搞定。

“杀明狗……”

一万多清兵嗷嗷怪叫着扑向明军火铳阵……

明军会师后,沈世魁和金日观知道他们能力不如久经沙场的杨国栋,二人把联军指挥权交给杨国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