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59章 爷俩聊辽东(2/3)

的带领下,到了萨尔浒东北不敢前行了,为了保存实力居然就地防御,这又给了努尔哈赤机会。

努尔哈赤率军攻打时,马林以为后金军人数并不多,就汇合三路军队与努尔哈赤大战。

之前追击明军的八旗兵最后赶了过来,由于后金兵突然从后方冲撞,把明军打懵了,北路军也被歼。

明将刘綎所率的东路军因山路崎岖行军缓慢,未能到达指定作战地域。

努尔哈赤打完北路军,回过头来就收拾东路军,刘綎中计遭伏击被杀,南路军李如柏吓得跑了,朝鲜李氏五千人直接向后金投降。

努尔哈赤顺势攻占了开原、铁岭,并征服了叶赫部,至此明军由攻转守,后金开始了攻势。

萨尔浒是一场关键之战,这场战争使努尔哈赤信心大增,但他还没有到绝对占优的地步,不过明军则开始自信心缺失。

在萨尔浒之发生之前,女真族中的各个部落都是属于明朝的统治之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部落。

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明朝就开始派遣人员,到女真族的部落地区进行开采矿石等工作。

而女真族各部落则是不断地入侵明朝的边境地区,对于当地的百姓进行骚扰。

之前努尔哈赤与明朝进行了边界的明确划分,此时依旧是承认女真族各部是属于明朝统治之下的部落。

在双方发生萨尔浒之战之后,双方的关系开始发生了转折,后金在此次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这也让长期因为畏惧明朝强大的军事实力而臣服的后金,开始失去了对于明朝的统治的畏惧和信仰。

后金逐渐开始膨胀起来,对于明朝已经不再感到威胁,由此也使得后金彻底站到了明朝的对立面,成为了明朝一个强有力的敌对势力。

努尔哈赤乘着萨尔浒战役的胜利,继续扩大战果,顺势向沈阳、辽阳进攻,因为这是两座明朝重要城市,努尔哈赤也有意取得两城后迁都。

天启元年,努尔哈赤率四万大军向沈阳与辽阳中间的奉节堡进攻,明将李秉成兵败回逃回城里。

3月,努尔哈赤率10万大军攻打沈阳城,用计把沈阳守将贺世贤骗出来,杀了一千多明军。

另一名守将尤世功出城营救时,也被努尔哈赤所杀,努尔哈赤提前安插奸细把城门打开,后金军攻入城中。

努尔哈赤没有停留,继续发起对辽阳的进攻,他这次又用了一计,他率军故意向辽阳西南奔山海关方向而去。

辽阳守将袁应泰以为努尔哈赤要去山海关,急忙调大部分兵在辽阳西想拦住努尔哈赤。

其实努尔哈赤大部兵力在辽阳东、西两城,袁应泰率兵到辽阳东山上想迁制努尔哈赤的兵力。

但后金军数量太多了,努尔哈赤一面攻城,一面攻山,袁应泰战败,努尔哈赤的间谍又起作用了,辽阳城陷。

沈辽之战虽然与萨尔浒之战相隔很近,但沈辽之战却是明朝在辽东统治终结,使努尔赤信心更加强烈。

沈辽之战取得胜利后,努尔哈赤把都城迁到沈阳。

辽沈即失,广宁势孤。

明朝派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又用王化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

问题是经抚不和,这两人战略思想完全不同,还互相闹别扭。

熊廷弼想搞的是“三方布置策”,广宁驻陆军,牵制后金主力。

天津和登莱两地则加强水师,从海上乘虚而入,经略驻山海关节制三方

王化贞却想搞的是“画地分守,里应外合”。诸军在三岔河分设各营,画地分守,策反后金将领,联络蒙古援军,鼓动辽东民众。

大明朝堂拒绝了熊廷弼要求调集重兵加强防御的计划,都支持王化贞的主张,熊廷弼徒有经略之名,掌握不了多少力量被架空了。

天启二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进攻,渡辽河,围西平堡,破城而入,杀掉守将罗一贯。

镇武堡、闾阳驿兵溃散,王化贞弃广宁,仓皇而逃,在大凌河遇到了熊廷弼,痛哭流涕。

他还想再守住宁远及前屯,但熊廷弼认为时机已去,就下令军队掩护溃民入关,后金军攻下了广宁,并占领了辽西四十余城。

明朝逮捕了王化贞,崇祯年间被杀,熊廷弼也罢免下狱被斩,传首九边。

至此,整个辽东彻底落入努尔哈赤手中,而努尔哈赤并没有停下灭明战略。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统帅八旗6万人出征宁远,又率军发起了宁远之战,结果败于袁崇焕守的宁远城下,大明才算吐气扬眉了一把。

努尔哈赤被袁崇焕打败后,不久身患毒病去世。

皇太极继位后,继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