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20章 六部尚书(2/3)

,明朝灭亡。

紧接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溃败,陈子龙正准备北上时,听到崇祯死讯。

不久后,福王朱由菘在南京监国,不久后称帝,陈子龙在黄道周的推荐下,以崇祯时授的兵科给事中职务在弘光朝廷任职。

兵科给事中虽然只是七品,但是可以直议国防要务,陈子龙在朝50多天,上书30多次,提出大量有价值的建议。

但是弘光帝沉溺酒色,无心复国,只求偏安,陈子龙对朝政失望之极,同时由于直言触犯了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因此借故辞职回乡。

后来陈子龙举兵反抗建奴被捕,在押往南京途中,经松江境内跨塘桥时,他乘守者不备,突然投水,捞起时已经气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子龙死后并未得到安宁,建奴残暴地将其凌迟斩首,弃尸水中,时年四十岁。

回忆一下历史上的陈子龙,朱慈烺不再犹豫,决定提拔陈子龙为大明新一任工部尚书。

这样,李岩成为历史上最没有资历的内阁阁臣,而陈子龙变成大明历史上资历最浅的六部尚书之一。

这种不拘一格重用人才,除了朱慈烺可能无人敢做,要知道一个是阁臣,另外一个乃是工部尚书。

如果朱慈烺没有在监国时大开杀戒,把那些只会口嗨的文官御史几乎杀光,等在朝堂上官宣任命时,他同样会被口水淹没……

左都御史位置暂时也空缺,朱慈烺决定让清廉的大儒黄道周试试,可是他又担心黄道周喷他。

考虑半天,最终还是决定用黄道周,又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位置,如果黄道周不配合经常喷他,朱慈烺再让他下台。

不过在黄道周上任之前,朱慈烺决定让他先逛逛土改成功之地,先让黄道周被动洗洗脑。

朱慈烺不上朝问题不大,可六部尚书和内阁必须要替他做事,现在六部尚书和内阁都未到位,他过几天必须要上朝了……

朱慈烺为什么要用黄道周呢?

因为黄道周是明末让朱慈烺最敬佩的大儒,同时让天下士绅看看,神武皇帝并非不用大儒。

未来收拾江南士绅地主时,顺便把黄道周推到前台……

朱慈烺很想知道,洪承畴如何应付衍圣公,黄道周如何对付江南士绅地主……

黄道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集书法家、理学家、铮臣、民族英雄为一身的风云人物,明末清初家喻户晓。

后来由于满清的文化禁锢以及诸多历史原因,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变得鲜为人知。

如今,黄道周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多面的,身为书法家的冷峻,身为理学家的严谨,身为铮臣的刚烈,身为民族英雄的悲壮。

天启五年,黄道周晋升为讲经筵展书官。

第一次为皇帝听课展书,他一个小小的展书官,竟敢不屈于魏忠贤的淫威,一改惯例,变跪步膝行为平步直走,震惊朝野。

第二天,他因不满魏忠贤专权,告假回乡。

当时魏忠贤把控朝政、权倾天下,大肆排除异己,黄道周虽非东林党人,但一样站在魏忠贤的对立面,顽强抗争。

哪怕对方是能决定自己政治前途、甚至生死的当权者。

这种刚傲的背后,体现的是做人的尊严,黄道周之所能这么做,是因为他把尊严置于政治前途之上,置于生命之上。

天启薨,崇祯继位,魏忠贤倒台,黄道周进京复职,累次辅钱龙锡。

满朝文武皆知钱龙锡被冤枉,却没有人敢站出来为他说句公道话,只有黄道周孤身为钱龙锡鸣冤。

规劝崇祯不能乱搞株连、滥杀无辜,崇祯很生气,让他好好反省,别没事找事。

黄道周却不领情,非但没有悔意,反而一再坚持自己的主张,并且逐渐得到朝野舆论的支持,弄得崇祯很尴尬,最终没能杀钱龙锡,而黄道周自己却被停职了。

黄道周再次乞休,获准后临行前却上《放门陈事疏》,把朝廷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得淋漓尽致。

还特别指出崇祯用人不明,苦口婆心地奉劝崇祯要近君子,远小人。结果惹怒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崇祯,被削籍,开除出公务员队伍!

当时刚铲除阉党集团不久,正是崇祯声誉最高、不容质疑、脾气最大之时,因此举朝缄默,谁也不敢招惹这头易怒的狮子。

黄道周并非言官,跟钱龙锡也无交情,根本没必要为一个倒楣的路人同僚出头,他却傲视群臣,挺身而出,并赢得了“古今第一词臣”的赞誉。

根据羊群效应理论,一群羊只会跟着领头羊走,不管对错。

黄道周则不同,他并不因为别人沉默而跟着沉默,而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