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47章 进入凤阳(2/3)

侯询对着四周麦田一挥手道:

“壮举,草民不知是否有来者,但绝对前无古人,曾经的赤壁千里,此时却一片碧绿,曾经流民遍地,如今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陛下土改之功!”

朱慈烺呵呵一笑:

“不要光给朕歌功颂德,朕把你们土地分给百姓,难道你心里没有埋怨朕?朕想听实话!”

“这……”

侯询顿时一愣,随后躬身说道:

“实不相瞒,最初确实不理解,若士绅的优待不见,以后谁还愿意入朝为官。可如今草民已知自己想法太自私,百姓有饭吃,何来流寇,百姓安居乐业,才有大明繁华盛世……”

侯询在商丘有土地八万亩,当然也有一些土地是别人为了避税挂靠,最终被分掉近七万多亩,当时又急又气差点上吊,儿子侯方域更是气的骂娘。

现在看到百姓日子好过了,侯询渐渐解开心结,可侯方域却气的离家出走(其实在秦淮河畔醉生梦死)

虽然侯询家族现在还有万亩土地,可都是他祖上传下来的,他在户部尚书位置上还算清廉。

朱慈烺用程国祥,主要程国祥是铁公鸡,他真的是一文不贪,户部其他官员也不敢乱来。

又和侯询闲谈一会,朱慈烺回到马车上,队伍再次开始继续南下……

看着威风凛凛整齐的队伍继续南下,侯询突然笑了:

“谣传,都是谣传,神武皇帝如此亲民,哪里像传言中的小煞星,分明是盛世之君……”

……

三天后,南下队伍来到信阳州光州县,渡过小潢河向东五十里停下休息,这里就是后世潢川县,朱慈烺穿越前的家乡。

此地向东再走一天的路程,即将进入凤阳府六安州地界。

上次剿匪朱慈烺曾经来过此地,县城很小,人口也不多,城外几乎是一片荒芜。

此时这里景象与河南其他地方略有不同,因为靠近湖北省,小麦已经开始收割,接下来要种植水稻。

路上和田地里农忙的百姓很多,看到有军队到来,不少人都停下手中活看向护国军将士。

朱慈烺也很奇怪,光州应该没有如此多人口,为何此时人流明显比以前增多。

“岳洋,去打听一下,为何光州人口增多如此明显,注意口气!”

“遵旨!”

岳洋领旨,立即向一个人多的地方走去,胡宝见状急忙笑道:

“皇爷,奴婢和岳大人一起去?”

朱慈烺微笑点点头:

“去吧!”

“谢皇爷!”

胡宝闻言立即露出笑容,急忙屁颠屁颠追上岳洋……

别看一个是锦衣卫高官,一个是乾清宫小太监,可岳洋和胡宝关系很好,可能是曾经一起扛过ak47共同抗敌的原因……

半柱香时间,岳洋和胡宝回来,岳洋拱手回禀:

“皇爷,此地距离凤阳府六安州不远,因为凤阳府还未土改,很多没有土地的百姓,为了吃口饭,他们来河南帮助收割小麦和插秧……”

河南在分土地后,一家人至少三十亩田地,肯定是够吃了,有人免费帮忙只为一顿饭,河南百姓应该不会拒绝。

“这样也好,至少他们暂时不会饿死……”

到了这里,朱慈烺轻易不会单独外出,因为前面不远即是凤阳府辖区,不能排除有人为了土地暗杀他。

虽然朱慈烺不怕,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可不想还未好好享受就出现意外,至少要把男儿身先破了……

一夜无话,第二日继续南下,天黑之前进入六安州境内,朱慈烺四下观望,顿时眉头就皱起来。

一河之隔,完全两个世界,本该一片繁忙景象的六安州,此时却是一片荒芜……

土地几乎都是裸露的,田地里看不到几颗小麦,时不时能看到流民越境进入河南地界。

尽管很不爽,身为大明皇帝,朱慈烺不可能在六安州住下开始土改。

在六安州住一夜,第二日一早,大军开始继续前行,两日后大军距离凤阳还有十几里。

在凤阳城十里外,旌旗飘展,人山人海,数百名名官员和大量士绅百姓们在此迎驾。

为首之人是户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巡抚凤阳兼理海防马士英、凤阳守备太监王裕民、凤阳总兵官杨御蕃,还有十府巡抚张国维……

在他们几人身后,则是南直隶附近各府各州官员……

崇祯七年时,流寇横行中原,为了稳定以南京为中心的大后方,保证漕运畅通与军需物资供应。

崇祯任命张国维为右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