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篇 阴阳二十五人(3/4)

背宽大,身直,手足小,多有才能,多劳心思虑,体力不强,多忧愁事物。这样的人对于时令,能耐受春夏的温热,不能耐受秋冬的寒凉,在秋冬季节容易感邪而生病,属于足厥阴肝经。具有柔美而稳重的特征,是禀受木气最完全的人。禀木气之偏者有四,分为左右上下:左之上方属于木音中大角一类的人,类属于左侧足少阳经之上的,其特征是美长而逶迤。右之下方,在木音中属于左角一类的人,类属于右足少阳经之下的,其特征是处事随和而又顺从。右之上方,在木音中属于钛角类型的人,类属于右足少阳经之上的,其特征是积极、向上、进取。左之下方,在木音中属于判角的人,类属于左足少阳经之下的,其特征是举止大方,刚正不阿。

火形的人,属于火音中的上徵,就像南方的赤帝一样。这样的人,皮肤呈赤色,脊背宽广,颜面瘦小,头小,肩背髀腹各部的发育均匀美好,手足小,步履稳健,心性急躁,走路时身体摇晃,肩背部肌肉丰满,办事时有气魄,轻钱财,但又少守信用,多思虑,分析问题明快、透彻,面部颜色红润健康,性情急躁,不能长寿,多暴病而死。能耐受春夏的温热,不能耐受秋冬的寒凉,秋冬季节易感受邪气而生病。这一类型的人,属于手少阴心经,是禀火气最俱全的一类人,其特征是认识事物深刻,讲求实效。禀火气之偏的有上下左右四类:左之上方,在火音中属于质徵类型的人,类属于左手太阳经之上,其特征是为人比较轻浮,见识肤浅。右之下方,在火音中属于少徵类型的人,类属于右手太阳经之下,其特征是善动而多疑。右之上方,在火音中属于右徵类型的人,类属于右手太阳经之上,其特征是踊跃而不甘落后。左之下方,在火音中属于质判类型的人,类属于左手太阳经之下,其特征是无忧无愁,乐观、怡然自得。

土形的人,属于土音中的上宫,就像上古的黄帝一样。这样的人,皮肤呈现黄色,面圆,头大,肩背部发育匀称美好,腹大,下肢股胫修长健美,手足小,肌肉丰满,全身上下都很匀称,步履稳健而行走时脚步落地也很轻,人也安静,做事慎重,乐意帮助别人,不喜欢权势,善于团结人。能耐受秋冬的寒凉而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在春夏季节易感邪生病。这一类型的人属于足太阴脾经,是禀土气最完全的人,其特征是诚实忠厚。禀土气之偏的有左右上下四类:左之上方,在土音中属于太宫类型的人,类属于左足阳明经之上,其特征是平和、柔顺。左之下方,在土音中属于加宫类型的人,类属于左足阳明经之下,其特征是端庄持重、乐观无忧。右之上方,在土音中属于少宫类型的人,类属于右足阳明经之上,其特征是言语圆润婉转。右之下方,在土音中属于左宫类型的人,类属于右足阳明经之下,其特征是独立奋进。

金形的人,属于金音中的上商,就像白帝一样。这样的人,皮肤呈白色,面部呈方形,头小,肩背瘦小,腹小,手足小,足跟坚硬,行动轻快,禀性廉洁,情性急躁,静则安,动则悍猛,适合于做官吏。能耐受秋冬的寒凉,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在春夏季节易感邪生病。这一类型的人,属于手太阴肺经,是禀金气最全的人,其特征是坚强不屈。禀金气之偏的有上下左右四类:左之上方,在金音中属于钛商类型的人,类属于左手阳明经之上,其特征是廉洁自好。左之下方,在金音中属于左商类型的人,类属于左手阳明经之下,其特点是美俊而潇洒。右之上方,在金音中属于右商类型的人,类属于右手阳明经之上,这类人的特点是善于明察是非。右之下方,在金音中属于少商类型的人,类属于右手阳明经之下,这类人的特点是严肃庄重。

水形的人,属于水音中的上羽,就像黑帝一样。这类人皮肤呈现黑色,面不平,头大,颊部较宽广,肩部瘦小,腹大,手足好动,行走时身体摇晃,尻尾部较长,脊背部也较长,对人不敬重也不会惧怕,善于欺骗别人,容易被人戮杀。能耐受秋冬的寒凉,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在春夏季节易感邪生病。这类人类属于足少阴肾经,是禀水气最全的人,其特征是心胸狭窄,为人卑下。禀水气之偏有左右上下四类:右之上方,在水形中属于大羽类型的人,类属于右足太阳经之上,其特征是神情多扬扬自得。右之下方,在水形中属于少羽类型的人,类属于左足太阳经之下,这类人的特征是经常心情郁闷不舒。左之下方,在水音中属于左羽一类的人,类属于右足太阳经之下,这类人的特征是文静坦白,洁身不贪。左之上方,在水音中属于右羽类型的,类属于左足太阳经之上,这类人的特征是泰然自若。以上木、火、土、金、水五种形态的人,因各自的禀赋不同,特征也各不相同,所以有二十五种不同的变化。

黄帝说:人若是有以上二十五种类型的某一形体特征,却没有相应的皮肤颜色,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岐伯说:按照五行生克的规律,若是出现了形体的五行属性克制皮肤颜色的五行属性,或皮肤颜色的五行属性克制形体的五行属性的反常现象,每逢遇到年忌相加,如果再感受了邪气则会生病,生病若有失治、误治,或稍一疏忽,而未重视调养,则有生命危险。如果形体与皮肤颜色相称,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黄帝内经】最新更新章节〖第64篇 阴阳二十五人〗地址https://www.xddxs.org/49/49027/153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