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酱菜和豆腐坊(1/2)

谢青山听了此话,眼前一亮,忙催促道:“啥法子,你快说说!”

谢萱就坐上炕,跟谢青山说道:“上回咱们在县城请应都头和孙都头在泰和楼吃饭,其中有一道酱菜,名儿叫酱大通姜伴笋的,姥爷你还记得不?”

“咋不记得?一盘酱菜卖出了肉菜的价格,我边吃边心疼钱哩!”谢青山就笑道。

谢萱也忍不住笑了,又问:“那姥爷觉得好吃不?”

“咋不好吃?又香又脆,明明入口是咸香的,偏偏回味还有点儿甜,也不知道人家咋做的,就能把酱菜做的恁好吃,还能卖上肉菜的价格……”

“姥爷,我有个做酱菜的方子哩,做的比泰和楼还好吃≯们价格也别像泰和楼那么高,姥爷你说说,做好了有人买不?”谢萱就笑眯眯的问谢青山。

谢青山又忍不住要坐起来,被谢萱给按下去了。

“要真是比泰和楼还好吃,价钱还比他们底,奔有人买呀!”谢青山满脸喜色道:“萱萱,你说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准备把这个方子教给我娘,也不必让我爹知道,让他知道了,还指不定被李家那家子人给偷学了去!”谢萱就挑挑眉,嫌弃道:

“让我爹给我娘打个下手就行,他是个没主意的,日后家里还得让我娘当家∫娘学会了这门儿手艺,日后挣了钱,在家里说话也硬气,今后李家谁也不能看不起她!”

“好萱萱,还是你想的长远!”谢青山不由得感叹道,“有了这门手艺,可以传家哩!”

原来,古代没有温室大棚,所有新鲜蔬菜除了现吃,只能晒干或者腌制。到了冬天,人们普遍吃的蔬菜都是咸菜酸菜酱菜,需求量很大。就连皇帝饭桌上都少不了酱菜,在历代传下来的朱元璋菜谱中,就有甜酱瓜茄、酱大通姜等酱菜。

明朝第一奇书《金瓶梅》中,西门庆的日臭食也时常出现酱菜的身影,十香瓜茄、五方豆豉、糖蒜都是西门庆常吃的佐食小菜。而且不但冬天吃,春夏之季吃凉面,也少不了酱菜的身影。

可以说,没有温室大棚随时供应新鲜菜蔬的古代,咸菜和酱菜几乎每日都陪伴着古代人民的餐桌。

“我小姨那边,给他们开个豆腐坊吧!”谢萱掰着指头算道:“我小姨住在王家庄,那边离县城和葫芦庄都比较远,人们买啥都不方便,平时买肉打豆腐也得跑好远∫想,要是我小姨家开个豆腐坊,那附近村落里的人不都得上我小姨家买去?”

“是哩,你姥姥去看你小姨,都提一条肉和两块豆腐去,他们那边确实买东西不方便。”谢青山连连点头。

“而且,我小姨家不止卖豆腐,那些豆干、豆皮、腐竹、千张都能卖,而且也不比豆腐便宜哩!”

谢萱有几分不好意思的说到:“其实还有个原因,做酱菜我娘一个人就能做,她还得顾着小盛林,没那么多时间。开豆腐坊一两个人忙不开,我小姨家有三口人,芹妹妹和鸿弟年纪也大些,不用操心他们了……”

谢青山就笑着说:“萱萱,你想得周全,姥爷也不及你哩!”

见谢青山高兴,谢萱就一连将自家的打算也都说出来。

“姥爷,咱们不妨也在临漳县买个铺子,卖卤肉熟食≯们以前买蒋家烧鸡铺的烧鸡,还有县城的卤肉烧鸡,味道也不过如此∫有个好方子,回头咱们自己卤了,姥爷你尝尝,肯定比他们加起来还好吃!”忽然想到什么,谢萱眼前一亮,接着说道:

“就是豆腐坊的豆干、豆皮、腐竹、千张,咱们也能卤好了卖哩!”

谢青山听着谢萱描绘着未来的打算,笑道:“咱们世代农户人家,向来没啥大本事的,只会在那两亩地里刨食儿,一向挣钱艰难♀咋突然到了你嘴里,啥都能挣钱哩!”

谢青山并没有怀疑谢萱的方子到底好不好,谢萱之前挖首乌、炮制首乌,又造草棚种冬季菜,已经证明了她的能力。

“我聪明呗!”谢萱笑呵呵的,跟谢青山边说边笑。

不一会儿,谢王氏来喊他们吃饭,平安已经将秋娘和周安周全接回来了。

“你们爷孙俩在屋里说啥呢?还没进屋都听见你们在屋里笑呵呵的。”谢王氏走进来,瞧见谢萱和谢青山两人说的热乎,忍不住笑道。

“萱萱跟我商量,给惠娘和秋娘家出个致富的主意,让他们家以后也有生计来源哩!”谢青山说道。

“真的?”谢王氏惊喜道:“我原本看着咱家宽责来,两个闺女家还是穷的叮当响,正想着咋帮扶她们哩,萱萱就先想到我前头去了。”

“走,我也去一起吃饭,咱们大家在饭桌上好好唠唠,叫他们也高兴高兴!”说着,谢青山就要起床下地,慌的谢王氏和谢萱赶紧拦他。

“那咋行?还是我端上来喂你好了。”谢王氏就说。

“哪儿有恁娇贵,刘大夫都说了,只要不猛烈运动,慢慢的走动走动也没啥!”谢青山心里欢喜,黑黝黝的脸上满是笑意:“再说,这么高兴的事儿,我不得在场看着?”

谢王氏看他精神挺好,就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田园悠闲小日子】最新更新章节〖108、酱菜和豆腐坊〗地址https://www.xddxs.org/70/7085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