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在河南省兰考县委朝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握的动摇,这绝不是卧耸听。而这样的滑坡和动摇,往往是从小事开始的“近平同志还曾以“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堤老穴,气泄针芒”“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等,提出过同样峻切的警思≈实中,少数干部总以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就行了,所以在“小节”上疏于防范,认为吃几顿饭、喝几瓶酒、收点小东西无伤大雅,其结果往往是“小节不慎,大节难保”,最终铸成大错、悔之晚矣※以习近平同志不断强调,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干部不论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

■原典

——﹝清﹞张伯行《禁止馈送檄》

■释义

张伯行(1652—1725年),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清廉刚直,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拒绝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便悄然离开♀篇檄文也不胫而走,广为传诵,被视作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这篇《禁止馈送檄》,全文仅56字,共用了8个“一”字,申述了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个人名节、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一丝一粒”虽小,却擎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得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体现了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习近平用典(第一辑)】最新更新章节〖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地址https://www.xddxs.org/71/71215/95.html